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网站首页 > 展会资讯 > 行业动态 >

见证并推动中国农业向着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迈进,2026山东济南智慧农业博览会
来源:网站管理员日期:2025-08-18 15:22:53

2026年6月16日,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农业科技领域的盛会——2026山东济南智慧农业博览会。作为国内智慧农业领域的标杆性展会,本届博览会以“数字赋能农业·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最新科技成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企业代表和农民朋友前来参观交流。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东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展区。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省农田墒情、气象预警、病虫害监测等数据,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如何通过“鲁农云”平台实现远程操控智能灌溉系统。“这套系统已在全省推广使用,仅小麦一季就能节水30%以上。”展台负责人介绍道。来自德州陵城区的种粮大户王建军听得格外认真,他掏出手机记录下操作流程:“去年试用过这个系统,每亩地增产50多公斤,今年打算全面升级设备。”
在智慧农机展区,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智能收获机器人等新型农机具成为焦点。中国一拖集团带来的最新款无人拖拉机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和AI视觉识别技术,能够自主完成耕地、播种、施肥等全流程作业。现场演示环节,只见拖拉机沿着预设路线精准行驶,遇到障碍物自动避让,引来阵阵赞叹。潍坊一家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当场签下10台订单:“这些设备能解决我们用工紧张的难题,作业精度还比人工高。”
本届博览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设立的“数字乡村”主题展馆。中国移动搭建的5G+智慧农业沙盘前围满了观众,通过AR技术,参观者可以直观看到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传统农业生产场景。从智能温室里的环境调控,到养殖场的精准饲喂,再到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全程追踪,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了农业生产全链条。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推动‘村村通5G’工程,预计到2027年实现全省农村地区5G网络全覆盖,为智慧农业奠定基础。”
在农业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的主旨演讲引发热烈讨论。他展示了团队研发的“作物生长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AI算法,能模拟预测作物生长状况,准确率超过90%。“未来的农场将是‘数字农场’,农民坐在办公室就能管理万亩良田。”赵院士的展望让在场观众倍感振奋。来自寿光的蔬菜种植大户李秀兰感慨:“以前种菜全凭经验,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我们这些‘老把式’也得与时俱进。”
博览会特别设置了国际展区,荷兰的智能温室技术、以色列的滴灌设备、日本的植物工厂系统等国际先进技术与中国企业同台竞技。山东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与荷兰企业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将共同开发适合中国气候的温室控制系统。公司总经理表示:“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我们的温室建造成本比纯进口降低40%,更适合推广普及。”
与往届相比,本届博览会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技术的展示。在新能源农业装备展区,光伏农业一体化系统、生物质能利用设备等绿色技术备受关注。青岛农业大学研发的“渔光互补”系统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已在微山湖地区推广应用。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每亩水面年发电收入约1.2万元,加上渔业收入,综合效益是传统养殖的3倍。”
展会期间举办的“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对接会上,金融机构推出了专门针对智慧农业设备的信贷产品,保险机构也带来了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险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全省智慧农业贷款年均增长35%,说明产业升级需求旺盛。”来自菏泽的合作社理事长张建国成功申请到200万元贷款,计划用于建设数字化育苗工厂:“有了资金支持,我们小农户也能用上高科技。”
闭幕式上发布的《2026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2%,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报告特别指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智慧农业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建成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超过500个,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夜幕降临,展馆内的灯光渐次熄灭,但智慧农业发展的热潮仍在持续。正如参展商们达成的共识: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2026山东济南智慧农业博览会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吹响了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号角。在科技赋能下,中国农业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Copyright ©山东智慧农业节水灌溉温室大棚博览会 版权所有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凯旋大街1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0808号-2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