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是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它被农业部誉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推广潜力巨大。本文将深入探讨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实施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期为农业从业者提供全面的指导。
水肥一体化的优势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显著的节水节肥效果。采用这一技术,可以节约灌溉用水30%-70%,节约化肥施用量20%-50%,减少农药用量10%-40%,降低用工成本20%-60%。这些节约下来的资源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化肥和农药的减少使用,大大降低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改善了土壤生态平衡。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精准施肥,减少了盲目、过量施肥引起的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保护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跃,增加了田间有益生物的数量。
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另一大亮点。采用该技术,农产品的优质率可提高10%-20%,产量可增长10%-25%。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满足了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在劳动效率方面,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灌溉、施肥,便于农业大规模生产,标准化、智能化管理。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频率和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水肥一体化的实施方法
水肥一体化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浅坑瓢灌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果树等木本植物。在果树开花后,于树根附近刨出浅坑,用瓢浇灌溶解有尿素的肥水。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肥效在果树养分临界期(落花后十天)发挥最大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使幼果长成高桩。
2. 随灌溉水给肥法:在灌溉系统中,将肥料溶解后随水一起浇灌。为了避免肥料被冲积到一处,应使用水溶肥,并在进水口前将肥液打散,使其均匀混入水流中。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农田灌溉。
3. 施肥枪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施肥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施肥工具。它利用高压水流将肥料注入土壤深处,确保肥料被植物根系充分吸收。施肥枪的使用应注意稀释浓度和施肥量,以避免过量施肥引起的肥害。
水肥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不合理的灌溉制度:由于滴灌流量低,使用者难以观察灌水过程,容易导致滴灌时间过长,产生深层渗漏。因此,在安装过滤系统前,应对水质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过滤设施,并定期查看筛网过滤器内的滤网,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替换。
2. 缺乏施肥灌溉系统:一些农户虽然配置了滴灌系统,但没有通过滴灌系统进行施肥,导致肥料施用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安装施肥灌溉系统,并确保肥料随灌溉水同步施入。同时,应设置防止肥料倒灌装置,以防肥料污染地下水和其他水源。
3. 滴头选择不当:滴头通常分为压力补偿式和非压力补偿式两种。非压力补偿式一般适合于平原地区,而压力补偿式适合山地丘陵等落差较大的地区。应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滴头,以确保每一个滴头出水均匀,施肥灌溉均一。
4. 忽视长期运行费用:滴灌系统的使用寿命长达十几年或20年以上,因此考虑灌溉的均匀度、泵站的运行费用以及日常维护费用非常重要。一个前期设计良好的系统,可通过其良好的均匀度或节能性降低后期运行成本。
水肥一体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水肥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 定期清洗和维护:为了避免管道堵塞,应定期清洗过滤器、管路、阀门等,以清除管道及设备中残留的泥沙或杂质。同时,使用高质量的可溶性肥料,以减少沉淀和堵塞。
2. 检查和更换电气元件:对于控制电器元件和传感器故障,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元件,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对于传感器故障,应检查传感器连接和校准,必要时更换传感器。
3. 优化网络结构: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多,服务器压力增大,可能导致远程操作不灵、远程采集信息滞后。因此,应优化网络结构,增强服务器处理能力,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4. 选择性能更优的设备:为了提高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性能,应选择性能更优的过滤器、施肥罐和施肥机,以及精度和灵敏度更高的传感器。
5. 开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了提高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应开发和应用基于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水肥施用方案的决策提供支持。
6. 加强兼容性和标准化:为推动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应加强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推动行业标准化。
7. 冬季维护:为避免冬季结冰导致的管道和设备变形或裂开,应进行系统排水和清洗维护,确保系统中无残留水。
成功案例:SAS轻简自控无土栽培技术
近年来,SAS轻简自控无土栽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山区经济作物生产和设施栽培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技术主要针对山区经济作物生产难题和设施栽培连作障碍,以无土栽培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轻简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SAS技术通过突破农业废弃物花生壳的再生利用,并明确作物根际水肥核心吸收区,大幅减少基质用量,使得果蔬基质用量由传统无土栽培的成本下降70%。同时,该技术运用基于液压的精准灌溉技术,实现了肥水的全吸收和零排放。通过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以及基质环境有效把控,番茄红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量显著提升,比传统模式上增产20%以上,每亩提高收益10%以上。
SAS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模式对设施类型要求低,能够以优质、高效、生态、轻简的蔬菜培育方式,做大设施蔬菜产业优势,有效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结语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推广潜力。通过不断优化灌溉制度、提高施肥效率、加强设备维护和智能化管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应积极探索和推广新型水肥一体化技术,如SAS轻简自控无土栽培技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0808号-2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