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展会新闻网站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新闻 >

2026第二届山东济南智慧农业博览会暨全国智慧农业产业链发展大会
来源:网站管理员日期:2025-09-25 09:15:46

2025年6月16日-17,一场聚焦农业科技革命的盛会在泉城济南拉开帷幕。第二届山东济南智慧农业博览会暨全国智慧农业产业链发展大会(以下简称"济南智农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峰会以"数字赋能·智领农业"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356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了我国智慧农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数字农业的立体化呈现**
步入展馆,5G+智慧农业沙盘前始终围满观众。中国移动搭建的1:1000精准农业模型,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模拟大田作物的生长环境监测。一位来自寿光的蔬菜种植大户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感叹:"以前浇水施肥全凭经验,现在湿度、光照、EC值都能手机查看,每亩大棚每年能省下3000元成本。"这种变革正是本届展会强调的"从单品智能到系统集成"升级趋势的缩影。
在农业无人机展区,极飞科技带来的P150 2026款植保机引发专业观众驻足。其搭载的多光谱成像系统可识别作物病虫害早期症状,配合AI处方图技术,实现农药变量喷洒。"这套系统将施药精度提升到厘米级,相比传统方式减少40%药剂使用。"技术负责人现场演示时介绍道。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展会农机装备类参展商占比达38%,较上届增长12个百分点,折射出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加速态势。
**产业链协同的创新实践**
大会首日举办的"智慧农业生态圈建设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发布的《2026智慧农业产业链白皮书》指出:当前产业痛点已从技术研发转向应用落地。对此,京东农牧提出的"产业路由器"模式颇具启示性。其打造的F2B2C平台连接了全国217个数字农业基地与城市消费终端,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水蜜桃从开花到配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这种"透明供应链"模式帮助山东蒙阴黄桃实现溢价23%。
在垂直种植领域,青岛海尔生物展出的"植物工厂4.0解决方案"突破传统局限。20尺集装箱改造的模块化种植单元,集成LED补光、气雾栽培和营养液循环系统,生菜生长周期缩短至21天,单位产量达到露天种植的80倍。该项目已在北京冬奥会蔬菜保供中得到验证,目前正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洽谈落地事宜。
**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
开幕式上,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负责人透露,《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6-2030)》正在酝酿,其中特别强调要建立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随即宣布启动"齐鲁数字农田"计划,拟在3年内建成500万亩高标准数字化农田,配套建设农业云平台。这一政策信号直接带动资本市场反应,展会第二天,智慧灌溉企业沃达尔科技即与中金资本达成3亿元B轮融资意向。
金融创新方面,建设银行推出的"智慧农链贷"引发关注。该产品通过卫星遥感评估作物长势,结合气象数据建立动态风控模型,可为家庭农场提供最高300万元信用贷款。临沂草莓合作社理事长张建国算了一笔账:"用数字大棚作抵押,利率比普通贷款低1.2个百分点,足够我们上马水肥一体化设备。"
**人才培育的破局之道**
面对行业普遍反映的"数字农人"短缺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在展会期间揭牌全国首个"智慧农业现代产业学院"。其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R实训系统,可通过智能眼镜模拟病虫害诊断场景,首批200套设备将投放至省内50所职业院校。更接地气的是寿光推出的"银龄数字导师"计划,组织120名退休农技专家对接年轻新农人,通过抖音直播传授物联网设备使用技巧,这种"传帮带"模式已培养复合型人才1600余人。
**国际视野下的产业竞合**
尽管国内智慧农业蓬勃发展,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在对比展区展示的温室集群控制系统仍显差距。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番茄种植模型,可实现每平方米年产量突破100公斤。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在闭幕论坛上呼吁:"我们亟需建立自主可控的农业操作系统,不能永远做硬件集成商。"值得期待的是,大疆农业与隆平高科宣布将共同研发适合亚洲水稻种植场景的智能决策系统,预计2027年面世。
三天展期共促成技术交易47项,意向金额达18.6亿元,较上届增长215%。当最后一批观众离开展馆时,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屏正实时更新着全市农业物联网接入数据——这个数字在展会期间新增了127个监测点。正如一位参展商所言:"智慧农业不再是被仰望的概念,它正在齐鲁大地的田间地头生根发芽。"这场展会所呈现的,不仅是技术设备的盛宴,更是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其涟漪效应将持续影响中国农业的未来图景。

Copyright ©山东智慧农业节水灌溉温室大棚博览会 版权所有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凯旋大街18号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0808号-2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