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山东济南智慧农业展即将于泉城盛大开幕,这场汇聚全球农业科技前沿成果的行业盛会,不仅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展示交流的高端平台,更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作为国家首个"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省份,山东正以这场展会为契机,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届展会选址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总展出面积突破2.8万平方米,较上届增长30%,预计吸引来自德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参展商。核心展区设置智能装备馆、数字农业馆、生物技术馆三大主题展馆,其中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重点打造的"齐鲁样板"专区,将集中展示寿光智慧大棚、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等具有山东特色的创新成果。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农业机械巨头约翰迪尔将携最新无人驾驶拖拉机亮相,其搭载的AI视觉系统可实现农作物长势实时分析,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
数字农业转型浪潮中,山东正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在潍坊寒亭区,由浪潮集团建设的"农业大脑"平台已接入10万余个物联网终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土壤传感器等构建起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小麦亩产提升12%的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20%。济南市章丘区大葱种植基地应用的5G智能水肥系统,能根据作物生长模型自动调节灌溉参数,较传统方式节水达35%。这些典型案例将在展会现场通过沙盘演示、VR体验等方式生动呈现,让参观者切身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变革力量。
展会同期将举办20余场高端论坛活动。国际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峰会邀请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数字农业主任萨拉·琼斯进行视频演讲,她将分享欧盟"数字农场"项目的实践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的专家团将发布《智慧农业白皮书(2026版)》,首次提出农业大模型技术框架。特别设置的"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对接会,已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农业部门确认参会,计划就智能灌溉技术引进签署合作备忘录。
产业融合成为本届展会显著特征。京东农牧打造的"AI养猪"解决方案实现生猪个体识别精度99.7%,其背后的智能饲喂系统可节省饲料成本15%;海尔生物医疗展出的-80℃自动化样本库,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跨界创新展区,中国移动展示的"5G+区块链"农产品溯源系统,已应用于烟台苹果产业带,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果树生长全过程影像记录。这些创新实践表明,智慧农业正打破行业边界,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生态。
针对中小农户的技术普惠成为热议话题。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农技通"APP将亮相展会,这款搭载语音交互功能的轻量化应用,能通过手机拍照即时诊断作物病害,准确率达85%以上。省农信社同期推出"智慧贷"金融服务,对安装物联网设备的农户给予利率优惠,目前已发放贷款超5亿元。组委会还特别设置"田间课堂"体验区,由农业网红主播现场演示植保无人机操作技巧,帮助传统农户跨越数字鸿沟。
从筹备情况看,本届展会呈现三大升级趋势:技术维度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潍柴动力展出的电驱动智能收割机实现新能源与自动驾驶技术融合;应用场景从种植业扩展到畜牧、渔业全领域,参展企业通威股份将展示深海养殖物联网平台;服务模式从设备销售升级为全程解决方案,中化农业推出的"MAP智农"系统已服务全国2000万亩耕地。这些变化折射出中国智慧农业正从跟跑向并跑转变的发展态势。
作为东道主,济南市配套推出"智慧农业体验游"路线,串联起科百数字果园、圣泉集团秸秆综合利用等示范点。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已建成5个数字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200余个合作社进行数字化改造。展会期间还将首发"泉城农科"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永久保存山东农业科技重大突破瞬间,这种创新形式引发年轻群体广泛关注。
从全球视野看,本届展会的举办恰逢其时。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数字农业技术可使全球粮食产量到2030年增加15%,减少20%的资源浪费。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指出,山东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发展中国家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展会闭幕当天将成立"黄河流域智慧农业产业联盟",九省区共同签署技术共享协议,这标志着区域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站在2026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山东济南智慧农业展已从区域性展会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风向标。它不仅是技术创新展示的窗口,更是思想碰撞的平台、产业协同的纽带。当全球农业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等共同挑战时,这场泉城盛会正用中国智慧给出解题方案,描绘着"数字赋能、粮安天下"的美好图景。可以预见,从这里迸发的科技火花,将照亮现代农业更加广阔的未来。http://www.iesoexpo.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4050808号-2联系电话:15811512873邮箱:576030584@qq.com